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蓬勃兴起,徐州医科大学积极推进DeepSeek大模型在多领域的实践应用,尤其在软件服务领域持续探索AI赋能提效与服务创新。通过DeepSeek本地部署,学校建立本地知识库筑牢数据安全防线,构建学科知识图谱体系降低开发成本,并运用智能工具提升管理效能。系列创新实践逐步构建起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的AI服务体系,形成“智慧徐医”的发展框架,为校园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构建AI服务体系 打造校园服务“得力助手”
徐州医科大学通过科学规划,分阶段推进智能服务落地,将AI技术打造为校园服务的“得力助手”。
今年初,学校在“徐医云盘”部署DeepSeek全功能版本,同步上线了《智能助手使用指南》。学校早期研发的“徐医小助手”已深度融合云盘技术,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数字化服务。近期基于DeepSeek大模型迭代升级的“AI问徐医”系统,支持规章制度精准检索与办事流程智能引导,师生只需输入问题,系统即可精准推送校规条文,并引导师生完成各类办事流程,让信息查询“零门槛”。
学校计划财务处主动对接定制化培训,布局财务场景应用,为学校财务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在财务管理领域,重点探索AI在预算编制、执行监控、风险预警等场景的应用技能,推动财务工作从“数字”向“数智”迭代升级;在财务服务方面,探索通过贫困生数据分析助力精准资助,实现学籍异动AI响应,以及链接财务智能问答,为师生提供财务一站式服务。
多场景AI技术应用 成为科研创新“加速器”
学校信息化处积极与各院系、部门合作探索大模型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
药学院率先开展人工智能与教学融合的探索实践。在知识图谱构建及AI课程体系开发环节,药学院联合信息化处协同构建DeepSeek教育应用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轻量化技术部署低成本AI应用,同步规划实现“1师1助手”的普惠性应用目标。信息化处处长房维强介绍,技术人员会根据老师需求定制模板,培训后老师就能随时更新知识体系,真正实现“既省钱又省时间”。
对于AI在科研领域的应用,学校相当谨慎,目前只开放文献摘要翻译、实验数据整理这类“帮忙打下手”的工作。最让校方担心的是论文写作环节,生怕学生用AI直接“洗稿”,“就像给了孩子计算器,既怕他不会用,又怕他过度依赖。”房维强形象地比喻。据悉,学校正在研究制定AI使用规范,既要防止学术不端,又要让技术成为科研创新的“加速器”。
筑牢数据安全防线 做到“数据不出校”
据了解,目前很多高校把知识库进行了本地化部署,然后调用云端的算力。然而,这实际上是把知识库的内容上传到云端,这样就会带来数据泄漏的风险。
徐州医科大学要求“数据不出校”,为此,学校和华为联合进行了校内部署,由华为给学校提供算力,学校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搭建,保障了数据的安全,现在AI技术服务已经在各场景稳定运行了。这种“数据零出校”的安全架构,让DeepSeek大模型在校园里“大展拳脚”时毫无后顾之忧。
DeepSeek还在学校多个领域发挥着作用,在行政管理上,智能系统能自动生成会议纪要,把零散的工作记录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文档;聘期考核时,AI集合教师3年的教学成果,快速生成评估报告,省去了人工翻查资料的麻烦;连制作PPT都有智能工具帮忙,输入的文本能自动转化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房维强表示:“真正的智慧校园,不在于技术的尖端,而在于让每个师生都能轻松享受科技红利。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AI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全力构建‘智慧徐医’新生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链接:https://szb.cnxz.com.cn/dscb/pad/con/202504/02/content_3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