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潜心钻研,代表路上履职尽责。马波是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徐州市云龙区人大代表。她以科学家精神深耕肿瘤研究,以教育家情怀培育医学人才,以代表担当服务民生福祉,在科研报国与服务为民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敢啃“硬骨头”,深耕肿瘤研究
马波以“肿瘤转移研究模型和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科研之路困难重重,尤其她还选择了一块“硬骨头”。她深知科研成果得来不易,百次失败才可能取得一次成功,但她始终认为,每个实验数据背后都是生命的期待,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与希望。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多年来,马波一直奋战在肿瘤研究的征途上,做实验、分析数据、思索研究方向、撰写课题申请和论文,在一次次的探索与实践中不断突破。
自2019年入职徐州医科大学以来,她主导建立“器官芯片与肿瘤转移研究组”,带领团队成员瞄准疾病治疗的重要瓶颈问题,搭建平台、提出假说、实验论证,挖掘机制,寻找治疗新靶点,推动了肿瘤模型研究的创新发展,为临床转化奠定基础。此外,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2024),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4-2027),近年在Nature Immunology、Hepatology、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JBC等期刊累计发表SCI论文17篇,他引700余次,研究成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勇挑“育人担”,深化产教融合
科研之外,马波将满腔热忱倾注于人才培养。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她牵头构建“产学研医”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徐州医科大学全国首个独立建制的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学院,开设细胞药学交叉学科,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开设该学科的单位。这一创新实践荣获工信部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优秀案例,并被《光明日报》以“建好现代产业学院,助力‘健康中国’新征程”为题整版报道。
以“培养战略思维、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兼备的医学人才”为目标,马波牵头成立徐州医科大学“踔厉班”,制定专项培养方案,整合优质资源,为100余名学生提供科研实践平台。她参与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设计,指导学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产业赛道产教协调创新组国赛银奖(2024),引导学生将科研与实践结合,培养了一批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医学人才。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马波积极推动校企联合育人,2024年5月,她带领“踔厉班”学生代表与万邦医药企业开展联学共建活动,探索溶瘤病毒等肿瘤治疗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共同寻找医药领域难题的解决方案,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拓宽学生视野,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她关注医疗资源均衡与人才政策优化,推动高校与地方在科研、教育、产业领域的联动发展,主动牵线搭桥,为云龙区推荐高层次人才,为辖区徐州和平妇产医院提供招才引智平台。
善听“百姓声”,积极建言献策
“人民选我当代表,就要把他们的期盼时时放在心中、扛在肩上。”自当选云龙区人大代表以来,马波始终将这句话作为履职初心,她坚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尽心尽责履职,以实干诠释责任,用行动书写担当。
她关注老龄化社会问题,撰写的《关于融合医疗康养建设高质量居家养老的发展建议》得到区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响应,获评云龙区人大优秀代表建议。她心系教育,提出《关于引进全国一流教育品牌,打造适应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基础教育的建议》,助力云龙区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她聚焦民生安全,针对新建住宅小区内网约房、群租房乱象,深入调研后撰写《关于加强居住小区内网约房管理的建议》,为社区和谐稳定建言献策。一条条冒着热气、带着温度的意见建议,凝聚着马波代表的智慧和汗水,更体现了她“民所呼我所思,民所盼我所行”的担当与坚守。
从实验室到讲堂,从校园到社区,马波以科学家的执着、教育家的情怀和人大代表的担当,在多重角色中书写着精彩人生。未来,她将继续在肿瘤研究的征途上砥砺前行,在人才培养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坚定步伐,为“健康中国”和民生福祉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报道链接:https://jsnews.jschina.com.cn/xz/a/202504/t20250419_s68031aa3e4b0b8e94c5005d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