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作为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高地,始终以培养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己任。学校医学影像学院从1994年医学影像学系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涵盖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特色专业的教学科研重镇,以医理工深度融合的创新办学理念,在“影像+”复合型人才培养领域书写了精彩篇章。
精准锚定定位 擘画融合育人新蓝图
为推动医疗设备“中国智造”,学院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率先确立“影像+”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新定位。聚焦行业“卡脖子”技术,着力培育具备多学科融合素养、掌握高端影像设备核心攻坚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医疗设备国产化提供人才支撑。
此外,学院优化专业布局,构建覆盖医学影像行业全链条的专业体系,重构课程架构,以“项目研究式”学习替代传统教学,形成“影有特色、工有创新、理有彰显”的改革思路,并精准设置“影像+智能软件开发”“影像+智能仪器制造”两大专业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
构建多元课程 夯实能力培养新根基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学院以“思政引领、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医智融通”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医理工融合课程矩阵。
课程思政层面,学院将“创新、精准、智慧、奉献、自信”的精神融入教学全程,打造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典型案例,塑造学生的专业理想与责任担当。科教融汇领域,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进展”等前沿课程,引入30余项国际最新成果,推动学生知识体系从“以疾病诊疗为中心”向“全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转型。产教融合方面,与上海联影等2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与30余位兼职教师共建产教融合课程,提升学生岗位适配能力。医智融通方面,组建3支医理智工交叉师资队伍,在多门核心课程融入AI算法、大数据处理等内容,学生“AI+医学影像”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院获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首批产教融合课程1门。
创新教学模式 激活知行转化新动能
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学院构建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创用融合、评价增效”的教学新模式,打造多层次实战课堂。
“学以致用”方面,学院与南京星顿、山东麦德盈华等企业合作,开展“高清PET重建算法研究”等分层项目教学,强化学生实战能力。“用以促学”环节,依托校企“双导师”机制,贯通“课程—毕业设计—就业”能力链条,开设17门专业选修课,联合10余家单位指导毕业设计,连续3年毕业论文抽检合格率达100%。“创用融合”层面,设立医工融合课题,建设“鹰翔创客空间”,推动学科交叉创新。“评价增效”层面,建立“专业、深度、多维、高阶”四维评价体系,通过递进式任务生成能力雷达图,动态追踪学生成长轨迹。
协同共建平台 拓宽资源供给新渠道
学院积极构建“校、地、企、医、所”协同育人新平台。校地协同方面,与地方政府、合作企业共建假肢和矫形器设计、制造、装配和评估全流程服务平台;校所合作方面,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共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与深圳大学共建实验室、开设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班,已培养86名结业学生;校医联动依托32家实习基地,实现学生临床实践全覆盖;校企融合与深圳迈瑞打造远程数字教学平台,同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为产教融合提供资源支撑。
30余年深耕育人,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第二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近5年获省级以上荣誉40余次,累计培养7000余名专业人才,50余人就职于飞利浦、西门子、上海联影等行业领军企业。“益安医疗”团队获“创青春”全国创业大赛金奖,学院学生近5年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国赛中获奖150余项,彰显卓越育人成效。
面对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的浪潮,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将以更坚实的步伐助力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国影像智造精神在代代传承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报道链接:https://app2.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9411ae47c03b44adabe77db082d43d36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1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