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25日,第四届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暨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在河海大学举行,我校基础医学院刘亚南、药学院刘燕妮两位青年教师分别荣获医学组、理科组二等奖。本次大赛是全省引领性竞赛一级竞赛项目,由省总工会、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主办,省教育科技工会承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全省55所高校的168名选手汇聚河海大学参加了文科、理科、工科、医学、思政五个组别的比赛。参赛人数创历...
近日,徐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了2022年第一批徐州市地方标准,于9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批次的地方标准共有6项,我校养老研究院参与制定的DB3203/T1015-2022《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范》位列其中。该地方标准由徐州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徐州医科大学养老研究院与徐州市标准化协会等13家机构共同起草。我校养老研究院副院长何景峰作为主要起草人,协同政府主管部门、高校、行业协会、养老机构等专家共同参与完成。该标准规定了...
2022年夏季的酷热难挡我校为毕业生拓新路、谋新岗的热情,学校领导班子亲自带队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先后走访省内外近40家企事业单位,为毕业生拓展新的就业岗位2000余个。今年,我校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学校主导、学院主体、学生主动、家校协同、全员参与”工作原则,不断推进全程化、精准化、专业化、信息化就业指...
近日,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会发布了《关于表彰2021-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对全省各高校在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这项工作是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经各高校推荐,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组织专家组评审,全省高校中有30所高校被授予“2021-2022年度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50位同志被授予“实验室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50位同志被授予“实验室安...
近日,我校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响带领团队历时数年研发的医学信息终身教育平台应用推广再创佳绩,继今年5月和7月先后被徐州市卫健委、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卫健委在地区范围内推广使用以来,近日再获福建省福州市卫健委认可和支持,在全市发文推广使用,当地三甲医院及数百家公立医疗机构的信息部门均将接入平台。这是平台首度在省会级城市落地推广提供服务,在短短3个月内,平台已先后在华东、东南、西南等地区关键节点型...
近日,在2022年江苏省“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由我校李运运老师指导,医学影像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杨宁、厉恩硕、张腾飞同学组成的三人参赛队设计的作品“小车跟随行驶系统”荣获江苏省二等奖。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单双年轮流举办,此次竞赛共吸引了来自全省68所学校854支参赛队2562名同学参加,比赛内容涵盖单相交流电子负载、送货无人机、...
报告时间:2022年8月29日16:00-17:30报告题目:Bone marrow immunity in CNS inflammatory disorders报告人:刘强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报告地点:主校区科教楼D403会议室欢迎广大师生参加!报告人简介: 刘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于南京医科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于美国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获得神经病学博士学位,相继在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完成免疫学博士后工作,...
2022年9月(第66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将于2022年9月24日开考。我校考点考试报名工作已全面启动。本次报名考生自行在网上报名、交费及打印准考证,因此请报名考试的同学在报名前务必认真阅读此通知及报名系统中的通知通告。现将有关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报名时间及方式1.考生对象及要求:我校考点仅接受徐州医科大学在校学生报名。请各位考生自觉遵守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以及政府有关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不符合...
8月17日—20日,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来自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的留学生走进河南,开展以“追寻红色记忆,感受魅力中国,留学生中华文化之旅”为主题的中华文化实践活动。四天时间里留学生们在开封清明上河园领略北宋画家张择端妙笔之下“汴京富丽天下无,繁华自昔雄三都”的盛世繁华;在洛阳博物馆参观十三朝古都的文物古迹,领会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在应天门遗址盛装出席“唐宫乐宴”,在古色古香的场景中体...
8月23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慎军带领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和教师代表赴东软集团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东软集团南京有限公司政委黄文莉、东软教育集团华东公司总经理赵涛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交流,介绍了东软集团发展历程、产业布局、愿景与使命以及在医疗健康、智慧校园和教育等领域的数字化引领赋能、创新建设,对我校毕业生表示充分认可,希望未来校企双方能够在科研申报、人才培养、项目转化等方面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