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2025年招生季的临近,徐州医科大学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作为全国首批获批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这一新医科引导性专业的两所高校之一,徐州医科大学正以独特的跨校协同、产教贯通模式,致力于培养医工融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顺应时代需求,新专业应运而生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医疗器械与装备作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技术创新...
医学与人文融通,基础与临床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作为淮海医学高地,仁心仁术摇篮,徐州医科大学的麻醉学领跑全国,锻造未来健康守护者。心向生命,学在徐医,实验室里的星火,正孕育改变世界的力量。麻醉学领跑全国的徐州医科大学,是中国医学摇篮高地创建于1958年的徐州医科大学,是江苏省高水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作为一所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医学院校,徐州医科大学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整个淮海经济...
从龟山汉墓的千年砖石到红旗渠的奔腾清流,从延安窑洞的红色记忆到婺源篁岭的振兴画卷,从吴承恩的西游世界到大雁塔的气韵风华……近年来,徐州医科大学留学生以脚步丈量中国大地,用心灵感悟东方智慧,为促进中国、世界文化交流和国际友谊贡献力量。深耕育人沃土 筑牢文化根基学校精心构筑起思想铸魂、文化浸润、实践躬行三维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引导留学生将知华友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第二故乡”徐州的学习生活中...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教育革命持续纵深汇聚,以生命与信息科技融合为主的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未来世界发展格局的关键因素。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瞄准新医科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以学科竞赛为牵引,形成“制度保障为基础、资源整合为支撑、赛事驱动为抓手、场域拓展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科创育人体系,全面提升学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高质量医工交叉...
精密仪器低鸣的现代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凝视着显微镜,解码癌细胞的突变密码,严谨记录着培养皿中罕见病模型的细微变化——这些探索正悄然改变着人类对抗重大疾病、难治性疾病与罕见病的进程,为无数患者点燃希望……这充满使命感的一幕,也成为越来越多有志青年追逐的职业图景。随着生命科学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医学实验技术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键桥梁,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2025年,...
6月17日上午,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研究生第三党支部组织毕业生党员走进徐州市泉山区永安街道建南社区,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实践,用“养生讲堂+中药手作+健康义诊”三部曲,为社区老人送上专属健康关怀。养生讲堂润民心,谱写健康“进行曲”在银发养生讲堂环节,毕业生党员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采用理论讲解、图文展示和互动教学的多元化宣讲方式,将专业的医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针对...
6月11日,《形状感知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ssRAB)在周围型肺结节诊疗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在《肺癌转化研究》(TLCR)期刊发布。该《共识》由上海市胸科医院孙加源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张昊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陈恩国教授牵头,联合国内四十余家顶级医疗机构多学科共同撰写。《共识》是首个支气管镜机器人肺结节治疗领域的专家共识。系统总结了中国学者领先探索激光、冷冻及射频等多种模式下的肺结节...
高校党校是全国党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训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校。徐州医科大学党校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师生、指导实践,通过顶层设计、完善机制、分类施策,切实发挥党校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中的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为培养新时代人民健康守护者注入新动能。坚持党校姓党,加强学校党校工作顶层设计。党校姓党是党校的根本原则。党校是教育...
“一个月之内,研发项目团队能与企业面谈三回,成果转化进度顺利得超乎想象。”徐州高新区微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尹卫卫说。5月初,徐州医科大学孙玛骥在徐州铜山区委人才办举办的协“铜”创新合作发展联盟暨第二届科技镇长团杯创新创业大赛上,详细介绍研究成果“基于多模态影像融合与智能动态调控的脊柱介入诊疗机器人导航系统研发”,得到现场评审高度称赞,该项目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作为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前来的尹卫卫,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