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解封后,这座拥有近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开始从沉睡中慢慢苏醒。路上的车流变多了,华灯初上时,流光溢彩的江景美极了。 4月12日,江苏最后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完成救治任务返苏。其中徐医附院坚守在武汉抗疫一线的最后八位队员:感染管理科科长茅一萍、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晁亚丽、急诊ICU主治医师徐磊、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胡伟伟、ICU副护士长孟庆亚、ICU护师张文龙、急诊ICU主管...
2月21日,国际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权威学术期刊,生物精神病学学会官方杂志Biological Psychiatry (医学1区、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1区,top期刊)以Priority Communications 方式 (These papers should represent a conceptual advance in the field and clearly document novel experimental findings of unusual and timely significance)在线发表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麻醉...
3月31日,感染病领域国际权威杂志《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在线发表了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颜学兵教授团队、医学技术学院顾兵教授团队及医学信息学院王亮副教授合作的关于新冠肺炎最新研究成果(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6/7/20-0718_article)。徐医附院感染性疾病科李春杨、季芳博士,医学信息学院王亮副教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顾兵教授和颜学兵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该研究报道了两个家庭7例新型冠状病...
赵文静作为省级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成员,负责徐州、连云港、宿迁三个市的确诊会诊和重症患者救治。在抗击疫情中,重症医学科作为死神门前的最后一道关卡,扮演着从死神手中抢生命的角色。自大年三十以来的一个月期间,她毫不畏惧,奔波在徐州、连云港、宿迁三个城市之间,几乎每天都有会诊,行程超过1万公里。现在三个城市的新冠肺炎收治医院的医务人员都称她为“飞人医生”。在“片区”吃几次盒饭就算过年了大年三十下午五点多...
3月27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夏有兵,副校长蔡红星、副校长刘慎军和教务处处长刘莹一行来到国际教育学院调研留学生线上教学工作,留学生任课教师代表、国际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调研会。听取与会人员的汇报后,蔡红星副校长对进一步做好线上教学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我们要借开展线上教学的机遇,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鼓励自主学习。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答疑辅导环节;留学生实习期限不能缩短,要充分挖掘更多附属...
3月26日下午,徐州医科大学首期附属医院麻醉医师海外研修班分享会在恩华大厦举行。海外研修班学员及所在各附属医院科室主任参加本次分享会,徐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夏有兵,副校长曹君利,董事会副董事长、江苏恩华药业有限公司总裁孙家权出席。交流分享环节由王志萍教授和王立伟教授主持。来自七家附属医院的参培学员就海外研修经历进行了报告,从知识体系更新、创新思想火花到东西方文化融合,从理念制度...
3月26日下午,徐州医科大学首期附属医院麻醉医师海外研修班分享会在恩华大厦举行。海外研修班学员及所在各附属医院科室主任参加本次分享会,徐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夏有兵,副校长曹君利,董事会副董事长、江苏恩华药业有限公司总裁孙家权出席。交流分享环节由王志萍教授和王立伟教授主持。来自七家附属医院的参培学员就海外研修经历进行了报告,从知识体系更新、创新思想火花到东西方文化融合,从理念制...
3月25日上午,我校召开麻醉学专业5+3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曹君利副校长以及论证专家吴永平教授、张励才教授、朱元业教授、刘金东教授,教务处处长刘莹、麻醉学院党委书记丛宁和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蔡红星副校长主持。麻醉学院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结合学校情况、专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需要,已完成制定麻醉学专业5+3人才培养方案初稿。麻醉学院副院长张咏梅代表学院就培养方案制定背景情况及方案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
3月20日,省人社厅、省卫健委出台表彰决定,徐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文静教授被授予 “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此次受表彰人员中,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有46位,驰援黄石的有6位,还有8位来自医疗救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等领域。受表彰人员享受市级表彰奖励获得者待遇。赵文静教授作为省级新冠肺炎诊疗专家组成员,负责徐州、连云港、宿迁三个地级城市的确诊会诊和重症患者救治。在抗击疫情中...
根据最新一期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校药理学与毒理学首次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这是继临床医学学科之后,我校ESI学科建设取得的新突破。近年来,学校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围绕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总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系统性设计,加强上下联动,以高水平,标杆性论文为推动抓手,促进ESI学科建设;各学院与学科紧跟国家重大战略,以研究领域为契合点,...